墨新聞|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國際頂尖醫學期刊《JAMA Oncology》上個月(6月)刊登一篇由台灣大學醫學院及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團隊的研究成果,該研究以基隆及台南早年的篩檢經驗證實,將糞便潛血檢查起始年齡從50歲下修至40歲,可顯著降低40至49歲族群的大腸癌發生率21%至25%,死亡率更下降34%至39%。基隆市衛生局局長張賢政日前(7月3日)出席於臺大醫院舉行的記者會,強調基隆市長期以來在公衛領域的超前部署,照顧市民健康,更在確保市民權益的前提,促成這項重要研究成果的關鍵要素。國民健康署公費大腸癌篩檢政策,起始年齡也於今年起從50歲提早到45歲,有家族史者更提早到40歲。
張賢政在記者會上表示:「基隆的闔家歡健檢,是全國第一個啟動社區整合式篩檢的縣市,並包括以糞便潛血檢查篩檢大腸癌,更是早在國民健康署全國公費篩檢之前,基隆初期依當年醫學知識推估設定此篩檢從40歲開始,國健署納入全國公費後則從50歲開始,而早年基隆及隨後開始的台南累積的經驗,是此次實證研究的核心基礎。且台大團隊此次研究,不額外再實驗介入,以不侵害市民權益,並顧及隱私及倫理的方式,進行資料分析,而能對全國甚至各國健康篩檢政策實證有貢獻,照顧到更多後續年輕世代。」
基隆闔家歡健檢26年來,獲得歷任市長及議會支持,尤其這3年,在新冠疫情後於社區重啟並擴大,市政總預算雖有限但仍逐年增加預算編列投注於闔家歡健檢,健康照護已是基隆全民共識。而基隆市衛生局及合作醫療院所也細緻搭配國健署公費篩檢預算,以涵蓋更多慢性病、癌症篩檢項目,以及長者整合功能評估,並涵蓋更多市民。
張賢政也在記者會分享,基隆市的健康篩檢政策仍持續依據專業實證走在全國之先,去(113)年國健署依據也是臺大團隊研究實證試辦胃癌篩檢,基隆市爭取為優先試辦縣市之一;今年更導入三軍總醫院已取得食藥署認證的AI骨質密度於社區闔家歡篩檢,持續顧及醫學專業並累積社區人群篩檢實證,貢獻於全國的健康篩檢政策。
透過早期篩檢,早期發現潛在疾病或疾病前期病變,才能早期治療避免惡化,是守護健康的最佳方法。今(114)年度的基隆闔家歡健檢於昨(5)日七堵區場次,參加人數累計已突破6千人,持續照顧市民健康,基隆市衛生局呼籲30歲以上市民,積極參與正陸續進行中的社區闔家歡篩檢,相關資訊請見衛生局網頁:https://niurl.cc/pHxH8f,特別是年滿45歲(有家族史則提早到40歲),務必定期接受糞便潛血檢查,潛血陽性者再做大腸鏡檢查,減少疾病風險保健康。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台大登國際期刊 大腸癌篩檢下修至40歲 基隆經驗成關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