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臺北市教育局為強化雙語教育的實踐與展現,舉辦雙語教育博覽會,20 所雙語教育學校透過動、靜態課程活動體驗,展現優質雙語與國際教育成果。截至 113 學年度已有72所國小、43 所國中,總計 115 校成為雙語教育學校,114學年度即將再增加7校,占全市學校比率58%。
北市雙語教育領全國之先,採質量並重、穩健推動,增加孩子英語「聽」、「說」學習的機會,強調學生語言應用,打開國際視野。該局說,「Bilingual Beats 夏日雙語音浪」雙語夏令營,則是首度攜手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結合雙語教育與音樂文化,讓孩子們在最潮的音樂場館中,以雙語開啟探索與創作體驗的旅程。各雙語教育學校則結合校本特色課程,持續辦理英語及雙語夏令營逾130場,結合社教場館、戶外教育與體驗學習,提供本市學生生活英語應用機會。
市教育局說,暑假期間雙語學校透過舉辦特色營隊,提供學生沉浸式雙語環境,創造聽與說的練習機會。透過多元主題的規劃,讓學習更生動、實用,115校共開設132梯次.計 2700餘營隊名額.其中景興國中之動物王國探險家(Animal Kingdom Adventures),學生學習以英文描述動物,瞭解不同動物的特徵、生態、及其在地球生態系統中的角色;中山國中則以「多元文化」為主題,結合校本課程特色,校內教師與外師共同設計多元文化探究主題課程,讓學生以活動方式體驗異國多元文化風情;雙園國中從地方出發,設計「探索環南市場雙語夏令營」(Let’s Explore Huannan Market),從地方美食、米食文化及VR實境解謎活動,帶領師生進入環南市場一探究竟,在認識市場的同時,以雙語為媒介,引導學生立足南萬華在地文化,同時放眼國際與世界接軌。
各校結合特色營隊活動與校內特色課程蓄積學生學習雙語能量。其中特色課程如:景興國中結合雙語教育與全球公民素養,關注國際難民議題,探討難民因為宗教信仰和文化差異產生的摩擦與衝突,表演藝術科楊琇如老師表示:「我們在教學中融入國際教育議題,透過多元化的活動讓學生理解與欣賞不同文化。」英語科游佳薰老師也分享:「看到學生們從一開始的害羞到後來自信地用英語表達,逐漸領略語言之美,提升學習英語的動機。」另外,該校亦於由國際扶輪社承辦之「2025扶輪雙語金英盃」比賽中蟬聯冠軍。參賽學生表示,老師帶讀劇本,藉此認識異國文化,探討難民議題增進國際理解能力。

中山國中在雙語教育之著力也相當深厚,除了平常在校內進行雙語與國際教育之課程,在上開金英盃競賽中也獲得第二名佳績。指導團隊包括吳思瑩、林矩仰、劉子菁、葉宇揚老師及外籍教師Prim,帶領八年級學生以「Thailand Travel Journal」為主題進行文化交流故事表演。劉子菁老師分享:「學生在模擬泰國當地文化體驗時,不僅提升了英語表達能力,更學習到跨文化溝通的重要性。」學生表示,在校內學習及準備比賽的過程中讓他們認識了許多新朋友,也深刻體會到不同文化之間存在許多共通點。

雙園國中組織跨領域教師團隊,整合表演藝術、舞蹈及英語課程,發展「遊蘭嶼話達悟」主題展演,呈現原住民文化特色。指導老師王美惠從去年暑假即開始籌劃、收集資料、透過英語講演方式讓學生向國際友人介紹本土文化,展現雙語表達力。學生們也提到:「透過雙語展演比賽活動,我們不僅提升了英語口語能力,更懂得尊重不同文化與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臺北市教育局透過雙語教育的推動,讓北市各校師生共同創造多元學習成果,不僅增進語言能力,也拓展了國際視野。透過跨文化溝通與交流,學生們能夠更深入理解並尊重不同文化,培養具備包容性、創造性與國際視野的素養。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臺北雙語教育領航全國 明年度雙語校數將增至122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