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文教
  • 旅遊
  • 醫藥健康
  • 身心靈
  • 議題
  • 熱門
  • 地方
  • 文教
  • 旅遊
  • 醫藥健康
  • 身心靈
  • 議題
首頁 » Blog » 宣教明化;文字承載聖人之道 化育天下的力量/《國學專欄》岸先生說文字(五)
文教

宣教明化;文字承載聖人之道 化育天下的力量/《國學專欄》岸先生說文字(五)

新聞中心
Last updated: 2025 年 8 月 28 日 下午 11:56
新聞中心
Share
10 Min Read
宣教明化;文字承載聖人之道 化育天下的力量/《國學專欄》岸先生說文字(五)
SHARE

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

記者 游宏琦 編輯製作-版權聲明;歡迎轉載使用,但請列明出處-墨新聞More-News

夬卦的啟示

大家好,這裡是岸先生說文字。

我們接著來看《說文解字》的敘文:

「夬,揚于王庭,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廷。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

這一段話是許慎先生對夬卦的解釋。

上一集我們提到:倉頡是依據六十四卦裡面的夬卦,而創造了文字。夬卦,就是創造文字的理論依據,因此有必要再深入說明。

直接點開即可閱覽:8617

文字與王道

「夬,揚于王庭」這一句來自《易經》。什麼是「揚于王庭」呢?「言文者宣教明化於王者朝廷」。

文者,即文字。文字能宣教明化,而這樣的宣化正是在王者的朝廷中發揮作用。

這裡的「王」字,我們在前面多次提到:能夠貫通天地人三才之道的人,才稱作王。這樣的人,其太極本體完全顯現,因此也被稱為聖人。

成就自己,叫「成己」;幫助天下人恢復太極,叫「成物」。如何幫助天下人?關鍵就在於「宣教明化」。

文字的偉大發明

宣教明化,最有力的工具就是文字。聖人透過文字,能將教化推廣至天下,並代代相傳。

中華文明數千年綿延不絕,正是因為文字作為承載,使文化得以流傳。這也是倉頡造字的偉大意義。

倉頡

教化的本質

再看「宣教明化」中的「教」。《中庸》說: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天命之謂性」指的就是太極本體。本性天然而活潑,所以稱為天命。

「率性之謂道」,循著本性去行事,便合乎道;反之則不合乎道。

我們往往偏離本性,因此必須「修道」,將不合道的言行修正,這就是教。

中與和的修養

那麼,如何修道呢?《中庸》又說:

「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中」就是太極本性,寂然不動,不起情緒。

「和」則是指情緒雖發,但能節制而合乎中道。

人無法避免情緒,但可訓練自己節制它。當「發而皆中節」,就能理智為主。長久保持,就能進入「中」的狀態,成為真正理智的人。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

回歸太極,以「中」為根本;而通往太極之道,就是「和」。

君子之道與禁忌

再看「君子所以施祿及下,居德則忌也」。

君子,即聖人。「施祿及下」指將最大的好處給天下人──那就是「宣教明化」。

教育天下人明瞭太極本體,並教導如何節制情緒,人人能回歸理智,人生與家庭的問題自然能解決。

而「居德則忌」提醒我們:修養德性、回歸太極時,最大的障礙就是情緒。當情緒生起,要立刻警醒,避免擴大,這正是修德的禁忌。

岸先生結語

我們明白「發而皆中節謂之和」,對修身極為重要。與家人相處時,情緒往往是最大的障礙。心雖善,但若情緒失控,事與願違。

若能懂得節制,慢慢不再被情緒牽制,身心自然散發和氣,家庭與人際皆往好的方向發展。更進一步,情緒減少,焦慮消散,五臟和諧,健康隨之而來。

這就是「宣教明化」的真義。

好,今天就分享到這裡,謝謝大家!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宣教明化;文字承載聖人之道 化育天下的力量/《國學專欄》岸先生說文字(五)

Share This Article
Facebook Copy Link Print
Previous Article 張信哲首度公開神秘數字是「天空的座標」一顆名為「張信哲」的星 張信哲首度公開神秘數字是「天空的座標」一顆名為「張信哲」的星
Next Article 曾寶儀攜手 Lulu黃路梓茵展現世代交融 以幽默與活力坐鎮 金鐘 60 曾寶儀攜手 Lulu黃路梓茵展現世代交融 以幽默與活力坐鎮 金鐘 60

最新消息

江宏恩出來混就是要還的 遭反撲淪孤身下場 淒涼到連演員都心疼
江宏恩出來混就是要還的 遭反撲淪孤身下場 淒涼到連演員都心疼
娛樂
2025 年 11 月 22 日
最年長選手王中皇加入男單賽事 江宏傑更沒有不參賽的理由
最年長選手王中皇加入男單賽事 江宏傑更沒有不參賽的理由
娛樂
2025 年 11 月 22 日
萬芳對演戲很自在開心 昔日唱片大賣卻不快樂
萬芳對演戲很自在開心 昔日唱片大賣卻不快樂
娛樂
2025 年 11 月 21 日
一起種下未來 大地處號召企業打造城市綠色碳倉
一起種下未來 大地處號召企業打造城市綠色碳倉
地方
2025 年 11 月 21 日

copyright © more-new.tw 墨新聞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