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文教
  • 旅遊
  • 醫藥健康
  • 身心靈
  • 議題
  • 熱門
  • 地方
  • 文教
  • 旅遊
  • 醫藥健康
  • 身心靈
  • 議題
首頁 » Blog » 士林官邸菊展揚名吸引泰團來訪 公園處分享獨門菊藝
生活

士林官邸菊展揚名吸引泰團來訪 公園處分享獨門菊藝

新聞中心
Last updated: 2025 年 9 月 9 日 下午 5:55
新聞中心
Share
10 Min Read
士林官邸菊展揚名吸引泰團來訪 公園處分享獨門菊藝
SHARE

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由財團法人國際合作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國合會)與泰國皇家計畫基金會花卉智慧栽培與產業應用研習團9/3來訪,由Nipon Kitidee博士率領花卉培育研究人員與公園處進行菊藝交流,參訪團此次特別聚焦於士林官邸菊展中大立菊與造型菊的栽培技術。

泰國皇家計畫基金會花卉智慧栽培與產業應用研習團,此次特別聚焦於士林官邸菊展中大立菊與造型菊的栽培技術。

公園處副總工程司陳俊成表示,士林官邸菊展揚名國際,每年吸引各國觀光客朝聖,也促發他國取經之旅。他指大立菊的栽培是一門極富挑戰性的園藝技術,也是一場時間、耐心及細心的長期修行。一株大立菊的養成,從最初的種苗培育到最終綻放,往往需耗時至少16至24個月,期間苗圃員工必須投入大量心力,包括從育苗、扦插、移植、整枝、摘心到施肥與病蟲害防治等繁複工序,每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方能培育出單株綻放成千上百朵、花形整齊的大立菊。

從育苗、扦插、移植、整枝、摘心到施肥與病蟲害防治等繁複工序,每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方能培育出單株綻放成千上百朵、花形整齊的大立菊。

然而,並非所有菊花品種都能夠培育成大立菊,必須經過反覆嘗試與研發,篩選節間長、枝幹柔軟的品種,才能展現理想姿態。令人驚豔的是,苗圃員工已更進一步掌握「嫁接技術」,讓單株大立菊上能同時綻放不同品種花色,為展覽增添更多觀賞價值。

除了壯觀的大立菊,士林官邸菊展另一大亮點便是各式各樣、充滿創意的造型菊。公園處園藝管理所吳旻靜主任補充說明,不同於大立菊,造型菊選用枝條韌性適中、分枝性佳的中小菊品種,搭配鐵線、竹材或焊鐵製作造型架,使植株慢慢地攀爬,經過8至15個月的牽引、整枝與摘心,加上光照控制,使菊花能在展期呈現理想造型,綻放出最美的姿態。

除了壯觀的大立菊,士林官邸菊展另一大亮點便是各式各樣、充滿創意的造型菊。[圖為狐狸造型菊]

造型菊的養成,不僅是技術的展現,更是園藝職人將花卉視為藝術品的耐心與巧思體現,為菊花藝術的多元發展開創更多可能。公園處透過實地導覽與專業解說,向泰方代表團展現北市府在園藝技術領域的卓越成果,並無私分享獨門「菊」藝。

公園處透過實地導覽與專業解說,向泰方代表團展現北市府在園藝技術領域的卓越成果,並無私分享獨門「菊」藝。

泰國皇家計畫基金會Nipon Kitidee博士對北市府公園處在菊花栽培技術展現的專業與熱情表達高度讚賞。他表示,國合會與泰國皇家計畫基金會長年雙邊合作,致力於提升作物栽培效率、改進目標作物栽培管理技術與推廣能力,而北市府公園處在菊花栽培的品種篩選、病蟲害管理、修剪控制、嫁接技術及展覽應用推廣等方面,均展現高度專業,為泰國未來發展提供了寶貴借鏡。此次參訪不僅增進泰方研究人員的專業知能,更深化臺泰雙邊的園藝技術交流與合作。

未來公園處持續精進園藝技術,並樂於與國際夥伴分享經驗,共同應對氣候與環境變遷帶來的挑戰。透過跨國界的技術交流,臺灣園藝實力將持續閃耀國際,為花卉產業注入更多創新能量,並推動城市邁向永續與美好。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士林官邸菊展揚名吸引泰團來訪 公園處分享獨門菊藝

Share This Article
Facebook Copy Link Print
Previous Article 內湖警捲起袖子捐熱血 交安宣導更入心 內湖警捲起袖子捐熱血 交安宣導更入心
Next Article 林宥嘉排除萬難 推出具典藏價值的液態膠作品 林宥嘉排除萬難 推出具典藏價值的液態膠作品

最新消息

羅大佑 黃貫中 崔健合體  華語樂壇三大教父世紀同台強強聯手
羅大佑 黃貫中 崔健合體 華語樂壇三大教父世紀同台強強聯手
娛樂
2025 年 9 月 10 日
蕭蕭意外走光變人氣密碼 李尾巴大尺度照片外流 旺旺小仙尺度無極限IG被封六次
蕭蕭意外走光變人氣密碼 李尾巴大尺度照片外流 旺旺小仙尺度無極限IG被封六次
娛樂
2025 年 9 月 10 日
岳虹演霸氣惡母入戲太深  拍完吵架戲差點中風
岳虹演霸氣惡母入戲太深 拍完吵架戲差點中風
娛樂
2025 年 9 月 10 日
iPASS一卡通攜手聯邦銀行 推動企業減碳平台 串聯企業員工永續行動
iPASS一卡通攜手聯邦銀行 推動企業減碳平台 串聯企業員工永續行動
綜合
2025 年 9 月 10 日

copyright © more-new.tw 墨新聞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