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編輯中心
欣聞鄭麗文擊敗郝龍斌,成功當選中國國民黨新任主席,這確實是一場象徵世代交替的重要勝利。然而,這份欣喜恐怕只能維持一天。面對未來國際局勢與兩岸關係的挑戰,鄭麗文必須盡快補足這兩方面的專業準備,方能在未來重大事件中做出正確決斷,避免因誤判而重蹈過去錯誤。
事實上,選前多數觀察者普遍看好郝龍斌。理由不外乎:其政壇資歷深厚、父親郝柏村將軍的軍中威望、再加上前主席朱立倫、新北市長侯友宜與媒體人趙少康等人表態支持,形成強大的既有派系合力。當時輿論幾乎一面倒地認為「郝龍斌會贏」。

然而,筆者早在選戰初期即撰文指出,鄭麗文具備「爆發力勝選」的潛力。其關鍵在於前黃復興黨部主委紀麟連上將率先表態支持,使黨內軍系力量有所分化。再加上鄭麗文口才犀利、民調屢有上升紀錄、形象鮮明,這些因素讓她在辯論與基層動員中逐步累積優勢。
若由郝龍斌當選,國民黨恐難脫「舊藍」形象的包袱。其政治語言與組織風格偏於保守、延續舊習,難以吸納年輕世代與新思維。相對而言,鄭麗文雖然勝選經驗有限(臺中方面曾有幕僚質疑),但她的論述更貼近中生代思維,具衝勁與改革意志。她過去曾是民進黨出身,對綠營運作模式與政治語言相對熟悉,可謂「知己知彼」,具備在藍綠板塊間靈活調度的潛能。
不過,鄭麗文在選舉辯論中的一番發言,仍暴露出其在兩岸與外交議題上的薄弱環節。她曾表示,若當選將考慮赴日本拜訪自民黨主席高市早苗。此話一出,引發部分黨內人士質疑其外交敏感度。高市早苗在日本政壇以右派立場著稱,多次參拜靖國神社,並以強硬對中態度聞名。若鄭麗文同時強調「要讓臺灣人自豪地說自己是中國人」,卻又欲拜訪北京最反感的日本政治人物,顯然在策略上存在矛盾,也暴露她對國際情勢的複雜關聯仍需釐清。
筆者臉書友人呂建國先生曾指出,鄭麗文若要真正帶領國民黨重生,應避免自滿,而應廣納具有國際觀與專業素養的各界人才。例如蔡正元、郭正亮、周錫瑋、介文汲等人,皆具政經或外交專長,可提供政策顧問支援。同時,她也可主動邀請其他曾參選黨主席者擔任顧問,或拜訪過去不同陣營的政治人物,如呂秀蓮、蘇煥智等,以展現包容與整合的胸襟。這樣才能使國民黨從內部重新凝聚,擺脫意識形態對立,恢復作為中道理性政黨的能量。
在國際戰略層面上,鄭麗文必須認清當前全球政經格局的變化。中國大陸在科技與軍事領域的發展確實令人矚目,無人作戰系統、人工智慧戰略及衛星監控能力皆有長足進展。然而,這些力量的崛起也使臺海局勢更為複雜。臺灣若陷入單邊的政治表態,而缺乏安全戰略與談判籌碼,只會讓情勢更危險。因此,鄭麗文應在兩岸政策上建立更宏觀與務實的視野,不可只以口號取代戰略。

鄭麗文的當選象徵國民黨內部的世代轉折,也是一場政治信任的再試煉。她若能兼顧兩岸現實、強化國際視野、廣納人才、平衡理想與務實,就有機會讓國民黨重返建設型政黨之路。反之,若仍陷入個人主觀與派系算計,則再多勝選也不過是黨內政治的短暫煙火。未來的鄭麗文,才剛開始面對真正的考驗。(前民眾日報資深記者 屈文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鄭麗文新局登場 能讓國民黨翻身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