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台中市長盧秀燕上任以來積極推動以人為本的交通環境,市府建設局表示,近年在人行道新闢及整建累計達182.3公里、改善132所學校通學步道長度達38.6公里,適宜性更提升至83%,創歷年新高;不僅步行空間持續升級,校園周邊、主要車站、社區動線也同步優化,搭配宣導教育與國際經驗導入,全方位打造安全、舒適、友善的城市步行環境。

建設局長陳大田表示,打造以人為本的交通環境已是各縣市的重要建設準則,台中市更是大步向前。市府透過人行道拓寬、增設庇護島、擴大行人等候區、改善路燈照明與調整車道配置等多元措施,全面提升使用者安全與通行品質。近期投入8,029萬元啟動北區三民路三段(太平路至五權路)人本改善工程,將拓寬人行道至2.5至4公尺、改善約2.2公頃道路燙平面積,並增設無障礙斜坡道及號誌纜線下地等設施,將一中商圈打造為更安全、便利、具特色的步行場域。

陳局長進一步說明,此次三民路改善計畫也廣邀地方民眾、商圈業者與專家學者共同討論,落實「自己的環境自己決定」理念。未來將持續以地方特色為基礎,透過人行空間優化,完善商圈動線並帶動整體都市景觀提升。同時,建設局不僅專注硬體改善,也深入校園及社區辦理交通教育,並結合美樂地計畫推動主題式學習,如東區泉源公園「兒童交通主題」公園及后里環保公園「孩籽世界共融遊戲場」,讓孩童從小建立正確交通觀念。

建設局表示,「台中市道路人本環境政策發展論壇」已舉辦至第二屆,今年更邀請澳洲雪梨科技大學教授Rhys Williams跨海分享國際步行城市經驗,並首度辦理學生競圖,吸引13所大專院校、共120件作品展現創意。市府也與交通局、警察局、教育局跨局處合作,從設計、硬體、宣導到執法多面向著手,讓台中市在2025年英國《經濟學人》研究中獲評為全球步行友好城市第49名、亞洲第4名,並在中央「金路獎」與道路考評中屢獲佳績,展現市府推動人本交通的卓越成果。

建設局進一步表示,市府建設團隊將持續以「人本優先」為核心,從路口安全、步行動線、照明改善到通學環境升級,全面推動各項交通建設與環境優化。未來也將強化跨局處合作,結合工程、教育與科技管理,以更完善的規劃與更細緻的執行力,打造讓市民走得更安全、城市更宜居的台中。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人行道適宜性飆升至83%! 中市人本交通改善績效再創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