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
【記者游宏琦/台北報導】
在七七盧溝橋事變88週年暨抗戰勝利80週年之際,國民黨中常委暨黨主席參選人孫健萍今(7日)發表聲明,重申抗戰歷史對中華民族的重要意義,並提出「藍色台海倡議」,呼籲全球華人凝聚共識,推動兩岸和平與文化交流,避免兵戎相見。
【歷史回顧:抗戰記憶不容抹煞】
孫健萍指出,盧溝橋事變揭開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序幕,不僅中國大陸與東南亞戰場由國民黨領導力抗侵略,台灣也在日據時期爆發多場抗日運動,包含乙未戰爭、北埔事件、西來庵事件及霧社事件,展現台灣志士不屈的民族精神。
他特別提到,台灣被日本統治長達51年,許多台灣人奮勇抗爭,體現中華兒女在絕境中堅持的血性與信仰,這段歷史不應被忽略、淡化,更不容曲解。
【歷史省思:以史為鑑,慎終追遠】
孫健萍表示,自己16歲時讀到林覺民《與妻訣別書》中的名句,深受感動,進而投身國民黨。他呼籲現代人應珍惜共和自由得來不易,勿忘先烈捨身成仁的志業。
【批評執政:歷史不是選擇性的記憶】
針對總統賴清德在「歐戰勝利紀念日」的談話,孫健萍直言,賴雖譴責侵略,卻未對亞洲戰場的日本侵略行徑提出明確譴責,對於南京大屠殺、慰安婦問題與台灣血腥鎮壓等史實選擇性忽略,令人遺憾。
他更指出,民進黨政府「借殼上市」搞文化台獨、法理台獨,試圖消除中華文化與歷史連結,「對歷史去脈絡化,再重新包裝成洗腦劇本」,已嚴重扭曲國家記憶。
【倡議藍色台海:從對立走向共榮】
孫健萍強調,當全球關注烏克蘭、巴勒斯坦、伊朗等戰火之際,台海局勢不應走向紅海(戰爭與對抗),而應成為「藍海」——意指經濟共榮、文化共融之地。他提出「藍色台海倡議」五大方向:
- 恢復兩岸教育文化交流
- 強化經貿互動與民間連結
- 推動宗教與體育賽事交流
- 倡導和平、反戰、尊重人權的共同價值
- 建立領導人之間的和平對話平台
孫健萍與中國國民黨駐美國總支部幹部在舊金山合影/孫健萍 提供資料照
【引用經典:用歷史的智慧指引未來】
孫健萍最後引用狄更斯《雙城記》的名言,感嘆當前正處於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他呼籲全球華人凝心聚力、摒除意識形態的對立,共同扛起維護和平的歷史責任。
【觀察與分析】
孫健萍此番談話,結合抗戰歷史、省思當代政府文化政策,並提出和平倡議,語氣雖批判但不失溫和,具備一定的政策高度與國際視野。其「藍色台海倡議」不僅是兩岸議題的新說法,為角逐黨魁注入一個新「說法」。然而,國民黨歷年來不乏許多「說法」但是中央與地方,常常難以連成一氣。在如今大罷免的浪頭上,孫提出這番言論⋯⋯只能說,具象徵意義卻難起實質效應。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七七事變88週年 國民黨中常委孫健萍推「藍色台海倡議」籲全球華人促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