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鄭富鈺/綜合報導
響應全球淨零排放趨勢,及推廣淨零建築理念,臺北市環保局近日在南港LaLaport舉辦「臺北市環境影響評估法規及教育宣導」特色活動,吸引產官學界逾百位專業人士參與會議,藉由法規說明與實際案例分享,強化業者在開發行為初期即應納入建築能效與節能作為設計,更共同見證淨零建築的最新發展與實踐成果。

該活動聚焦多項重要議題,包括解析「臺北市推動宜居永續城市環境影響評估審議規範」修正重點,以及臺北市新建建築物建築能效新政上路。環保局表示,因應氣候變遷與淨零政策,臺北市所轄環評開發已自113年11月13日起,要求新建建築物應取得黃金級綠建築及智慧建築標章,另需同步申請取得建築能效分級第1+級。此外,臺北市非屬環評開發規模的新建建築物,亦將分階段從市有新建建築物推展至所有新建建築物,配合納入建築能效評估申請,期大幅提升能源效率與減碳成效。
環保局說明,本次活動邀請台灣建築中心經理侯雅壹,介紹建築能效評估制度架構、申請流程與環評制度的整合方式;並由中國科技大學副教授陳海曙分享多項節能設計與改造案例,涵蓋建築外殼節能、設備選型、智慧監控與再生能源等關鍵技術。
該局指出壓軸的南港LaLaport案例進行分享與實務觀摩。環保局指出,該案於環評階段即承諾納入綠建築、節能設備規劃及低碳建材選用,並結合智慧能源監控系統。與會者藉由參訪深入了解以黃金級綠建築為目標的建築設計理念,包含雨水回收系統、太陽能板設置、綠化植栽等,尤其特別重視能源管理,南港LaLaport以監控及管理系統進行建築物能源調度,使用電設備於最佳效率運作,藉此分享有助各界業者於未來開發及規劃階段即導入淨零建築元素相關設計。

環保局表示,未來將持續辦理環境影響評估宣導與交流活動,強化各界對臺北市推動宜居永續城市的決心,及實務績優案例與最新技術的認識與應用,共同推動臺北市邁向淨零永續願景。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臺北市推動淨零建築 產官學齊聚交流環評與節能實踐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