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馬源培/台中報導
為提升環境教育品質與成效,環境部國家環境研究院今(8)日前往台中市進行慈濟台中靜思堂環境教育場所評鑑作業,實地了解認證場所的教學推動、環境營造及課程設計情形。此次評鑑旨在確保環教場所持續精進、發揮環境教育功能。評鑑委員們都肯定慈濟台中靜思堂環教場所的環教課程扣合淨零綠生活的主題,透過輕鬆活潑的唱遊,及發人深省低碳烹飪食材卡,容易讓參與者融入環境教育所傳達的學習概念。

市府環保局長陳宏益表示,為落實環境永續與全民環境素養提升,積極設立具多元特色的環境教育場所,推動在地化與實作化教學。截至目前,全市已有24處環境教育設施場所獲得環境部認證,涵蓋生態保育、資源循環、低碳生活等面向,提供市民豐富的環境學習資源,持續打造友善永續的城市環境。

環保局說,慈濟台中靜思堂環境教育設施場所於111年申請認證通過,整個環境教育場域內有三館,主要呈現議題 「友善大地、災害防救」 、「循環經濟、延續物命」、 「綠色生活、減緩暖化」。各項議題和我們生活都息息相關,且各館均設計互動體驗活動,大大提升學習效果。

環保局指出,112 年台中市政府參與歐盟主辦的國際城市夥伴計畫(ICP),與義大利普拉托市展開有關循環經濟的城市交流。為促進雙方深入了解,特別安排義大利及歐盟代表前往慈濟台中靜思堂參訪,在師兄、師姐們熱情接待下,來賓對台灣因應全球減塑策略有更深刻的認識。台中市從源頭減量、強化資源回收,到積極推動塑料循環經濟,展現出具體成效。ICP 訪賓除高度肯定靜思堂在環境教育課程上的豐富內容,亦對大愛感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運用寶特瓶塑料再製,包括原子筆、衣服、防災設備等多元產品,表示讚賞與驚艷。

此次評鑑,將作為環境部未來政策與資源挹注的重要依據,由荒野保護協會林耀國榮譽理事長擔任召集人,委員有台中教育大學教授白子易、東海大學教授張瓊芬及國家環境研究院科長林文彬。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慈濟台中靜思堂環境教育評鑑 獲環境部高度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