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江育銓/基隆報導
在熱鬧鑼鼓聲與北管樂聲中,鷄籠中元祭年度重頭戲「迎斗燈」遊行今(4)日下午盛大登場,吸引大批市民與遊客沿途觀賞,共同感受傳統祭典的魅力。今年的迎斗燈由輪值主普吳姓宗親會率先領隊,各姓宗親會的斗燈車隨後依序繞行市區,場面莊嚴而熱鬧。
基隆市副市長邱佩琳(上圖右2)代表市長謝國樑於遊行起點向各宗親會致意,感謝大家共同守護傳承171年的文化資產。

邱佩琳表示,「迎斗燈」遊行是中元祭期間極具象徵性的傳統科儀,不僅象徵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更凝聚了宗親會、社區與市民的向心力。她特別感謝各姓宗親會在籌備過程中投入心力,精心守護這份文化傳統,讓這場盛會能為基隆及全國帶來平安祝福。

傳統斗燈製作工藝細緻,分為天、地、人三部分,寓意天地人合而萬事興。各宗親會平時將斗燈供奉於會館,僅於中元祭典時隆重迎出。今日遊行隊伍自信一路金雞橋頭出發,由北管子弟團得意堂十組與聚樂社一組開路前行,沿途進行「交陣」禮儀,最後將斗燈迎入慶安宮安置於內殿,儀式莊嚴隆重。
文化觀光局長江亭玫指出,隨後舉行的點燈儀式,不僅展現各姓宗親會的精神核心與凝聚力,也象徵著各姓氏鄉親的元辰光彩,祈求平安吉祥。她強調,這份跨越171年的民俗文化,蘊含著基隆在地的集體記憶與文化底蘊,更彰顯了宗親間共榮共享的精神。

鷄籠中元祭作為北台灣最具代表性的民俗活動,不僅是祭典,更是文化傳承的象徵。9月5日將迎來年度壓軸「放水燈遊行」及「施放水燈頭」活動,市府誠摯邀請全國民眾蒞臨基隆,共同見證這場融合傳統與現代的文化盛會。更多活動詳情,請關注基隆市文化觀光局官網(https://www.klccab.gov.tw/)及粉絲專頁。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鑼鼓喧天迎斗燈 百年傳統耀基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