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新聞|記者游宏琦/高雄報導
七月,是農曆俗稱的鬼月;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更是孝親報恩、慎終追遠、懺悔己過的月份。
記者/游宏琦 台南專題報導|
專訪地點:台南八協境東嶽殿(嶽帝廟)/受訪者:東嶽殿祭祀奠儀組委員 洪國霖

在民間習俗裡,農曆七月被稱為「鬼月」,好兄弟出來遊走,各地廟宇也多有普渡儀式。但若從宗教文化角度來看,七月更是一個提醒世人孝親報恩、慎終追遠、懺悔己過的月份。走進台南八協境東嶽殿,主祀的東嶽大帝——「東嶽泰山天齊大生仁聖大帝」,不僅是陰陽兩界的最高統領,更是一位在嚴正因果中給予慈悲轉機的神祇。

范謝將軍,牛馬二將軍;讓人一進殿中心生敬畏/圖 游宏琦 攝
東嶽大帝的帝格:陰陽兩判
東嶽大帝的神格極高,被尊稱為「陰陽兩判」的最高統領:
- 陽間:由城隍巡狩善惡,逐層上呈。
- 陰間:冥司審判罪福,鬼城由「酆都大帝」統攝。
- 最終:一切案情皆須稟報東嶽大帝。
因此,祂無須在七月出巡繞境,因帝格常在,七月的重點是普渡與度化,維繫天地人三界秩序。
「仁聖」之德:因果中的慈悲
在道教經典《東嶽大生寶懺》中,東嶽大帝被尊稱為「仁聖大帝」。
這個「仁聖」意味著:
- 不違背因果,但能給予緩期與轉機;
- 信眾若能懺悔己過、立願改過,並以實際善行彌補,東嶽大帝便以帝令給予「補過之轉機」。
這就像人間的「緩刑、緩起訴」:罪責仍在,但給予重新彌補的時間與契機。這份「嚴中有慈」,正是信眾對東嶽信仰最深的依靠。
信仰故事|洪國霖談「轉機」-「神蹟」
受訪的洪國霖(祭祀奠儀組委員)說,他在廟裡見過許多「轉機」-「神蹟」。
「很多人遇到,大病難治;或官司纏身時來求東嶽。只要真心懺悔、立願改過、並以善行補過,帝君就像在人間替你保舉一次,該還的要先認錯、承諾要還;該補的要補,才能把結打開。」
他舉例:一位師兄的母親因腎臟病變住院,肺積水、發炎指數偏高久久不見好轉。這位信眾在東嶽前發願,發願到公益單位義務講授《太上感應篇》《玉曆寶鈔》等勸善經典,並將功德回向母親。結果第49天後,病情改善而順利出院。洪國霖說:「這或許是孝心與善行感通因緣,也或許是帝君庇佑;我認為是兩者相應。」

七月的三大重點
在東嶽殿,農曆七月的功課有三:
- 普渡度眾:設壇施食,薦拔孤魂餓鬼。
- 宣揚孝道:提醒世人孝順父母,慎終追遠。
- 稟呈案情:城隍巡狩所記善惡功過,分層上達帝前。
這些不僅是科儀,更是信仰教育:敬畏天地、知因果報、行孝悌善。

修持指引:三步請命法
洪國霖委員也分享「三步請命法」:
- 懺悔對治:承認過失,持誦經典懺儀。
- 立願改過:設定明確善行與期限(如志工、濟貧、扶困)。
- 實際彌補:真切落實善行,完成後回殿稟告迴向。
他強調,宗教科儀不能取代醫療或法律程序。東嶽大帝的「仁」,是給人改過的機會,而不是幫人逃避因果。

記者觀點|七月的真正意義
若問:「冥界最高統領,七月忙不忙?」
答案是:忙,很忙!但忙的不是排場,而是度人心、啟人善。
七月不只是「鬼月」,更是一個提醒世人:孝親報恩、慎終追遠、懺悔己過的月份。當人願意真誠改過,一炷香就像一張「再一次的機會」:法不輕赦、因果不亂;但慈悲,永遠留給願意回頭的人。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冥界的最高統領,農曆七月忙不忙? 走進台南東嶽殿,認識「仁聖」東嶽大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