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門
  • 地方
  • 文教
  • 旅遊
  • 醫藥健康
  • 身心靈
  • 議題
  • 熱門
  • 地方
  • 文教
  • 旅遊
  • 醫藥健康
  • 身心靈
  • 議題
首頁 » Blog » 為什麼佳節一定要回家?答案藏在中秋與重陽
綜合

為什麼佳節一定要回家?答案藏在中秋與重陽

新聞中心
Last updated: 2025 年 9 月 13 日 上午 12:55
新聞中心
Share
6 Min Read
為什麼佳節一定要回家?答案藏在中秋與重陽
SHARE

墨新聞|編輯中心

Contents
中秋重陽:團圓與慎終追遠認同迷惘:世代間的文化斷層大陸發展:刻板印象的轉變文化自覺與身份省思

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下:「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短短數句,道出人在佳節時,對故鄉與親人的無盡思念。

重陽節原本便承載著登高、祭祖與思親的文化意涵。即使杜甫在《登高》詩中寫下「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也表達了生命無常與身世飄零的感慨,但落葉終究歸根,寄寓了中華文化深植人心的歸屬觀念。

北市迪化運動公園跨堤景觀平台是絕佳賞月秘境(北市府資料照)

中秋重陽:團圓與慎終追遠

無論重陽還是中秋,都是家庭團聚、慎終追遠的重要節日。中秋夜舉家團圓,不僅是分享團圓之樂,也可能在親人間意外解決彼此的困難。

張九齡在《望月懷遠》感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便是藉明月寄情,表達對親友的思念。這些詩句不僅是文學,更反映了中華文化中「家族、祖先、團圓」的核心價值。

中秋月圓人團圓(北市府資料照)

認同迷惘:世代間的文化斷層

然而,當前臺灣社會部分年輕世代對於自身文化與歷史認知,卻存在偏差與模糊。部分教材甚至可能淡化了中華文化的影響,使學生在面對「我從何而來」的問題時顯得迷惘。

近年來,一些公眾人物在公開場合直言「我是中國人」,打破了長久以來的語言禁忌,引起社會廣泛關注。這提醒人們:不論政治立場如何,文化與血脈的連結並不會因爲外在氛圍而消失。

大陸發展:刻板印象的轉變

另一方面,大陸近年來的快速發展,也讓許多親自走訪的人對其現代化程度有別於既有印象的體會。交通、城市建設以及經濟成就,使不少人重新思考兩岸差距與未來走向。這種轉變,在某種程度上也影響了臺灣民眾對「落葉歸根」與「尋根」的再認識。

文化自覺與身份省思

隨著中秋與重陽的接踵而至,如何在節日中找回與家人團聚、與祖先連結的文化記憶,值得深思。身為中華文化的一份子,我們或許需要重新審視:自己究竟來自何處?未來又將走向何方?(前民眾日報資深記者 屈文峰)

※以上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

此篇文章最開始出處為: 為什麼佳節一定要回家?答案藏在中秋與重陽

Share This Article
Facebook Copy Link Print
Previous Article 從個人魅力到AI行銷|永達校友會-方華雄;邀您免費來上課,為自己加值 從個人魅力到AI行銷|永達校友會-方華雄;邀您免費來上課,為自己加值

最新消息

從個人魅力到AI行銷|永達校友會-方華雄;邀您免費來上課,為自己加值
從個人魅力到AI行銷|永達校友會-方華雄;邀您免費來上課,為自己加值
地方
2025 年 9 月 12 日
從個人魅力到AI行銷|永達校友會-方華雄;邀您免費來上課,為自己加值
從個人魅力到AI行銷|永達校友會-方華雄;邀您免費來上課,為自己加值
地方
2025 年 9 月 12 日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推動無家者醫療 獲南山醫務社工卓越獎
北市聯醫中興院區推動無家者醫療 獲南山醫務社工卓越獎
醫藥健康
2025 年 9 月 12 日
廣達「游於藝」計畫前進校園 北市徵募13盟校推動巡展
廣達「游於藝」計畫前進校園 北市徵募13盟校推動巡展
文教
2025 年 9 月 12 日

copyright © more-new.tw 墨新聞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